今年6月份以來,市城投集團公司黨委根據市政府國資委黨委要求,在集團公司系統內開展“國企先鋒”選樹活動,房產集團所屬天時公司積極參與。
2020年11月28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巴公房子作為漢口歷史風貌區內首批開工的歷史建筑修繕項目,由天時公司正式啟動保護性修繕,近期,蝶變新生的百年建筑已重回公眾視野。今日,《湖北日報》“英雄城市 先鋒有我”欄目報道了天時公司煥新并為其珍藏歲月故事的經歷,天時公司董事長、黨支部書記趙征、總經理李全鵬接受采訪,原文如下:
湖北日報訊(記者馬文俊、通訊員楊黎黎)秋分時節,漫步武漢市江岸區洞庭街,修繕一新的巴公房子重回公眾視野,標志性的紅磚清水墻立面、復古露臺和穹形塔頂吸引市民拍照打卡。
年逾百歲的巴公房子承載武漢人的記憶,如何在修復同時留下它的歲月故事?項目施工方武漢城投房產集團所屬武漢市天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交上了一份亮眼答卷。
作為武漢市唯一具有建筑施工總承包和文保施工“雙一級”資質的國有企業,自2002年成立至今,該公司累計實施各類歷史文保建筑修復工程項目340多個,黃鶴樓、古琴臺、晴川閣都曾在其妙手之下實現新生,漢口水塔、中共五大會址等一大批有代表性的國家、省、市文物保護修繕項目也留下了“天時工匠”的足跡。
“秉承'修舊如舊’的理念,我們在復原百年前的施工材料和工藝上下了不少功夫。"公司董事長、支部書記趙征說,其下屬“天時公司文保修繕創新工作室”由黨員帶隊,對重難點修復工藝方案多次研究論證。
為盡可能復原標志性的外立面紅磚原貌,該公司與同濟大學材料力學實驗室合作,分析舊磚成分后進行磚粉配比,使生產出的新磚在耐用性、色澤等方面與舊磚趨向一致,并安排80余位工匠,按照百年前的施工方法,耗費近1年時間手工更換了56萬塊紅磚。
房內修復的精心程度也不遑多讓。為讓新裝的鐵篦子富有年代感,施工人員專程尋找會翻砂鑄造的老手藝人,只為復原這道工藝給篦子留下砂眼和氣孔;原來的黃銅螺絲釘因為材質軟,吃不緊新修的木門窗,團隊在考證后用涂上銅料的不銹鋼螺絲釘替代,在保證功能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還原歷史。
傳承古法的同時,該公司也銳意創新?!安簧俟沤ㄖ杏玫降挠晁?、屋面瓦等構件歷史過干久遠,早已無人生產?!惫究偨浝砝钊i介紹,技術團隊運用3D打印技術,用樹脂、工程塑料做到1比1復原,在保證強度、實用性的同時實現輕量化?!拔覀円押腿A中科技大學、武漢工程大學等高校建立合作,未來將不斷為城市文脈傳承貢獻新活力?!?/span>
原文鏈接:https://epaper.hubeidaily.net/pad/content/202209/30/content_192704.html